欢迎访问党性教育培训分站!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党性教育培训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遵义党性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党性教育培训> 机构新闻> 入脑入心 学以致用 ——“致良知·红色精神”研学感悟分享(节选)

入脑入心 学以致用 ——“致良知·红色精神”研学感悟分享(节选)

发布时间:2019-09-24 15:01:33   来源:公众号:晶龙集团致良知读书会    浏览量:1491 打印

安增现:红旗渠不愧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而这些奇迹都是由普普通通的群众创造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不要低估自己,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可以创造出奇迹,成就幸福美好的人生,我们大家要把红旗渠精神永远植入我们心中!

image.png

王旭东:从红旗渠回来后,脑子里时常回放在纪念馆那位老师讲课的场景,声情并茂,震撼心灵。红旗渠是人间奇迹。这个伟大工程,源于一颗为民造福的真心。一种精神的力量,把看似不可能变为了现实,一种精神的力量,激发了无穷的智慧。这种精神力量超越时空,永远回响。

在感叹伟大工程、伟大精神、伟大智慧的同时,也由衷敬佩杨贵书记的崇高人格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当时全国浮夸风的政治背景下,他敢于坚持原则,顶住压力,不多虚报粮食产量,由此最困难时期林县没有饿死一个人,这同样也是一项奇迹,更是无量功德。只有真正把事业当作生命,把百姓当作亲人,才能有这份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大情大爱。杨贵书记是纯粹的共产党人,是无我利他,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让一座城永远铭记的人。做人做事,杨贵书记永远都是榜样。

红旗渠精神,是一剂良药,能治一切心理问题。由此,我想,再遇到困难时,自己要问问自己,发心是否纯正,是否全力以赴了?还是在自欺欺人,推脱责任?纯粹的心念,全力以赴,对待任何工作,奇迹必然出现。退一步讲,即使创造不了大的奇迹,至少可以生命无憾。

张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信”字。当年修渠时,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杨贵同志带领林州老百姓万众一心,克服了千难万险,创造了人间奇迹。没有工具自己带,没有柴筐自己编,没有钢钎自己碾,石灰不够自己烧,炸药不够自己造,不会的技术现场学。今天,只要我们足够坚信,坚信集团,坚信自己,就一定能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就一定能汇聚集团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就一定会成就晶龙集团的伟大事业!

image.png

李红友:去红旗渠之前,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但在现场看到的远远比字面上震撼和深刻。沿着渠岸修好平整的道路上山下山需要近两个小时,这才是整个渠道里程的十分之一。在六十年代广大人民就是靠着一双手,一点点开凿出来的。正是靠着人定胜天的精神,有信念的教育旗帜,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设,林州人民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壮举。站在青年洞口,重温入党誓词,心情澎湃。我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集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鹏:这次致良知红色精神研学活动我们看到了林州人民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物资极度困乏,但是大家在县领导的带领下心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出,全民参与到这个工程中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了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虽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有时候还是缺乏一些拼搏奋斗的精神,我们要通过这次研学活动努力的做出改变,人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没有精神,没有信仰,没有追求!

杨柳楠:临睡前给孩子们分享了红旗渠的故事和精神,感慨万千。信念与担当是我们新时代年轻人和青少年都应该学习的品质,以后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耿丽荣:两天的红色精神之行,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震撼和洗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眼界开阔了,但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减弱,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林州人的一种本色,也是我们新一代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需要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让她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晶龙的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郑立梁:通过两天的学习,深感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是一面旗帜,引领一个时代;是一种动力,鞭策我们不能懈怠、不能偷懒。今后在工作中,我们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做到敢于担当、勇于担当。提升正能量,让红旗渠精神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翟宁:这次红旗渠学习,让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视野。当看到视频中那一代人开渠时的情景,心中无比的感动,眼睛一下就湿润了。伟大的成功离不开坚定的信念,晶龙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奋斗的信念,我要坚持这种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心尽力,为集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琴伟:当看到红旗渠时,我的内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州人民在资源匮乏、水贵如油的恶劣条件下,意志坚定、不惧困难,靠“一钎一锤一双手”,在太行山脉的悬崖峭壁上开凿了总长1500多公里的水渠,彻底解决了当地千百年来严重缺水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红旗渠精神,为成就晶龙伟大企业努力工作。

李志军:近距离深刻体会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文化研究老师讲解和观看了纪录片,了解历史上的林县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历史上十年九旱,还曾发生过五起人吃人事件,而造成这些恶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干旱缺水。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深刻体会到缺水是造成林县人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他提出了建设红旗渠,引山西漳河水入林县来解决林县缺水的伟大构想,在当时的条件下,构想是好的,困难是巨大的,最主要的困难是太行山脉挡住了引水的道路,要想引水入林县就要劈开太行山,沿山开渠;在上世纪60年代,是全县30多万人民硬是仅仅依靠“一钎一锤一双手”,苦战十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全长1500公里的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缺水的问题,建设过程中林县人民也付出了受伤的惨痛代价。今后我们也要发挥这种精神,带好自己的团队,为集团发展伟大企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牛献力:当我们看到眼前的大国机械、大国工程时,很难想象,上世纪60年代的林县人,他们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开凿出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八千分之一的落差,在崇山峻岭中施工,创造了人类的伟大奇迹。观水思人,当年林县人,当年林县杨贵书记人定胜天的意志让我汗颜。一个老共产党员一心为民,排除万难的坚强意志,再次让我震撼!所谓办法总比困难多,身处集团每个岗位,多多少少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有集团这个大平台做后盾,有红旗渠精神做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破解不了的难题呢?六十年代的林县人创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而我们晶龙人应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奋发有为,为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晓燕:红旗渠“人工天河”,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使我深深的被震撼,被感动。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历史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摇篮。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工作中,为集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田士强:致良知红色精神活动让我收获良多,也受益匪浅。林州人在不可能的时间,不可能的地点,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今天我们惊叹这伟大的奇迹,但这其中的艰难困苦的经历也只有林州人能真切的感受到。一担水的颠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尊严,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81名开山修渠人为实现梦想,血洒红岩,长眠太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背后,闪耀的是不灭的梦想和闪光的信念,是足以让世人赞叹和弘扬的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历史不仅承载着过去,更饱含启迪着未来。我们走进红旗渠,追溯那段没有硝烟,却“战火纷飞”的岁月,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应常怀一颗感恩、敬畏之心,去热爱且珍惜美好生活;深刻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要无愧于自己的担当,不负梦想。有梦想的地方,红旗渠精神就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追梦的道路固然不会一路平坦,但有精神就会有力量,不懈的努力和拼搏,终就会迎来曙光!晶龙人加油!

杨召辉:当听完老师讲解红旗渠精神的由来时,自己震撼了,听到老一辈林县人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气魄,十万民众上太行,奋斗十年,完全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来漳河水,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的吃水难问题,结束了林县世代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通过集团组织这次去林县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我觉得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为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做出应有贡献。

姜会青: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流畅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在没有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红旗渠渠水的总落差仅10米左右,也就是红旗渠渠水每流8000米,仅能下降1米,这个小小的细节,就是一个奇迹,当时的脸盆测评法也反映出农民的创新,他们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值得我们学习。攀爬山路,沿着水渠一路翻过好几个山到达青年洞,说实话走在河渠边缘,我也有点恐高,看着在如此险峻的悬崖峭壁砌成的石墙,看着太行山下林县人民留下的痕迹,看着一个个红旗渠路上的责任石,回想那个年代,这真是一个用无数双手创造的奇迹。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干部党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干部群众心连心、零距离,没有做不成的事业。在当今的新时代,我们更要相信团队的力量,珍惜当下,坚定信念,踏实肯干,做最好的自己。相信只要在路上,就没有走不到的地方。

武永辉:红旗渠精神是一盏灯塔,它指引着我们干事业的前进方向,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目标,我们一定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弘扬踏实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不抱怨、不怠慢,把工作当作事业,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红旗渠精神催人奋进,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激励我们干事业动力,通过学习红旗渠精神我体会到了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越是锻炼和磨练人的地方,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作为一名晶龙员工,我一定要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为集团发展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曹丽省:这次红旗渠之旅,首先通过老师的演讲,了解到红旗渠建成的不易,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什么设备的情况下,大家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拿下了太行山脉1500公里包括挖隧道、架渡槽、削山头、砌土石为期将近十年的伟大工程。再通过第二天的现场攀登,看到了半山腰的那些石头砌起来整齐的水渠,糟出来的隧道,一个个悬崖峭壁上面陡峭的山路,这些都让我为之震撼,真的是变不可能为可能。在现在设备技术发达的今天恐怕都不是什么易事。这里体现的是他们的精神、信念与勇气,这些使他们充满了能量,拥有建成的力量。相比之下我们是何等幸福,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有,时时不忘红旗渠精神,把这种精神传播出去,以红旗渠精神为鼓舞,尤其是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用它来鞭策自己。以后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要积极面对,为做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赵山峰: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韩茂辉:通过现场实景教学、专家讲座、专题片播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我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发。这种精神永不过时,值得在新时期学习践行,也值得在各个地方学习借鉴。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仰望峻峭陡立的悬崖,看到水渠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而过,“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他们吃睡在半山腰等重现的场景,零距离与红旗渠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和体验了那流淌在半山腰中、悬挂在绝壁上,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的“人间天河”的红旗渠,在我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回想杨贵书记带领广大群众,在修建当年工程建设的艰苦卓绝,使我深刻感受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一真谛,体会到真正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杨贵书记真正做到了无私无畏、身先士卒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这次学习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在以后的工作中传承红旗渠精神,为打造百年晶龙而努力奋斗。

晋立青:通过这次致良知红色精神学习,我深有体会,红旗渠缺水,真的不容易,几十里引漳入林真是百年大计,千古少有,只有在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完成的千古功勋!

单伟:红旗渠,世界上最大的渠,是人间奇迹。这个伟大工程,源于一颗为民造福的真心。一种精神的力量,把看似不可能变为了现实,一种精神的力量,激发了无穷的智慧。这种精神力量超越时空,永远回响。今后我们也要发挥这种精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集团发展伟大企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滑东国:感谢集团组织的这次活动,这次红旗渠学习,使我感受很深。就在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仅凭“一锤一铲一双手”在太行山上开凿出1500公里的人工长河,就在这太行山上创造了奇迹,这主要是林县人民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努力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王京峰: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红旗渠的精神。那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很好的诠释。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这种红旗渠精神,在工作中积极向上,不偷懒,不懈怠。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做好党员的带头作用,为集团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赵明涛:在建国70周年之际,集团组织学习了红旗渠精神并身临其境的参观了红旗渠。使我深刻领悟了红旗渠艰苦卓越的精神,红旗渠的精神让我感动之深,更加坚定了在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念,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的精神,抛开不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继续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以后一定要把红旗渠这种精神融入到现实的工作当中去,克服各种困难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为晶龙集团的强大而努力。

高孟吉:两天学习培训,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林县人民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用铁锤、钢钎硬生生的在悬崖峭壁上用十年的时间创造了堪称“世界第八奇迹”长达1500千米的红旗渠,这正体现了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以及伟人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大成。常言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红旗渠精神,为我们的企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尽心尽力,为集团腾飞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李聚周:感谢这次集团组织学习红旗渠,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宝库,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红旗渠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战胜恶劣环境的代表和象征。新时期只要干群一心,团结一致,没有实现不了的事,党员、干部、群众要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将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无私奉献!

赵云波:学习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被那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水是生命之源,林县人民在杨贵书记带领下,历时数年,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一一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作为一名晶龙员工,我们将发扬光大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为集团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增敏: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也从而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观看记录片让我深深的记住了那个手握铁锤的姑娘,是她让我真真正正的看到了原来女人也可以这么强大,她的坚持和付出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红旗渠精神!以红旗渠人民为榜样做好当下工作!并且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每一滴水真的来之不易。

高子茜:通过老师演讲和观看纪录片,我们看到了航拍下美丽的红旗渠,可是我们谁又能体会开凿红旗渠林县人民背后的艰辛和困难,在那个年代没有经济条件,没有现在发达的技术,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战天斗地,百折不挠,顾全大局、齐心协力、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用血和汗、智和慧,凭借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十万人一条心,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年开凿出1500余公里的红旗渠,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解决了林县人民吃水问题。真正的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困难不是问题,问题也不会造成困难,相比他们,我们现在幸福太多,可是我们真的珍惜这份幸福?红旗渠精神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精神,珍惜当下,努力工作,能为集团付出自己的一份小小贡献。

翟素锐:在20世纪60年代共产党带领数十万林县儿女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10年,在悬崖峭壁上造出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勇于担当的林县书记利用本地条件,依靠自力更生,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引领前进的方向,让林县人民彻底改变了命运。在拓展活动中让我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做最好的自己,要与优秀同行。很荣幸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珍惜当下,勇于担当,努力前行,发扬红旗渠精神,用信念和实干为企业付出自己的力量。

牛素粉:听老师讲解六十年代林州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仅凭“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山头,挖隧道,架渡槽,在太行山的悬崖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通过看纪录片,从杨贵书记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由联想到我们晶龙集团靳总,他本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是还为我们晶龙集团三万多名员工而奋斗,为我们生活更富有,靳总还努力着,拼搏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埋怨。我们一定珍惜当下,时时不忘红旗渠精神,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起好头,带好队,为晶龙宾馆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会昌:回来以后红旗渠的精神时常在我脑海徘徊。大年三十因为不小心把水弄洒了,竟羞愧难当上吊自杀,大灾之年还发生五次“人相食”。全县在杨贵书记的带领下不畏艰险、自力更生完成号称第八世界奇迹,使我内心十分震撼。在我们这个和平的年代,生活在晶龙集团幸福的大家庭里,我要在学习在工作中不怕困难,树立人定胜天的观念,去完成自己工作。

林英:通过这次林州和邯郸的学习,我的感受有太多太多,那个老人家的儿媳妇竟会为了一桶水而悬梁自尽,可想而知“水”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几岁的孩子都会挑水,而且还要走山路,可见当时他们对水的渴望有多大。幸好有杨贵县长的带领,万众一心的人民不畏艰险,不怕流血和牺牲的精神,创造了奇迹。我在登上“青年洞”途中,看到他们在太行山留下的痕迹,回想到那个年代,他们是如何用一双双手创造的奇迹,人工天河,真是实至名归。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们要做好每一天,不辜负集团给予我们的一切。


党性教育行程方案
PROJECT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党性教育培训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本专题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广告合作:15502378999      售后技术支持QQ:631246536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劳动路38号附27号二楼

热线电话 /HOTLINE

400-0815-589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卓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禁止复制 违者必究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2578号

渝ICP备18010001号-5

干训热线
400-0815-589